海外分享
中国五千年最牛家族,六个将军,一个正国级,五个副国级
叶帅一家共出了一位正国级(叶剑英),五位副国级(叶选平、邹家华、余秋里、吕正操、王震),还有三位省部级(曾宪植、叶选宁、吴玉章)
他是孙中山的护卫,也是蒋介石的爱将,他救过毛泽东的性命,更把邓小平推上了大时代的舞台,而最为难得的是,这四个时代的巨人,在对他的态度上,居然保持了惊人的一致,赞许不已、信任有加。他能征善战,也能言善辩,他足智多谋,更是精通诗词。在九十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在无数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也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有人称他为参座, 有人称他为儒将。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被授予元帅军衔。但是他总说自己是从广东梅州走出来的客家人,他就是叶剑英。每一代国家领袖,都离不开叶帅剑英。在他对国家的爱国情怀,引发出来的改革精神力量,与客家人祖辈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叶剑英共有6个孩子,3子3女,其中有军衔的只有次子叶选宁,少将军衔,说起来好像跟上面几家没法比,但要是把范围扩大到政界,叶帅家就太牛了。
首先,叶帅自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标准的正国级干部。
叶帅的长子名叫叶选平,1924年生于广东梅县,1991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副国级干部。
叶选平的妻子吴小兰也值得一说,吴小兰的爷爷是吴玉章,曾跟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并称“延安五老”,建国后,曾担任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央委员。
叶帅的次子名叫叶选宁,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属于省部级。而且叶选宁的母亲曾宪植,也曾担任过全国政协常委。
叶帅的长女名叫叶楚梅,丈夫名叫邹家华,是民国时期著名报人邹韬奋的儿子。邹家华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副国级干部。
叶帅的次女名叫叶向真,是新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拍摄的《原野》曾获第11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女主角刘晓庆也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叶向真的第一任丈夫是著名的钢琴大师刘诗昆,第二任丈夫是著名摄影师罗丹,罗丹有个外公名叫钱壮飞,是中共早期最著名的特工之一。
叶帅的三女名叫叶文珊,1961年生于广东梅州,丈夫名叫余方方,是余秋里的儿子。余秋里是开国中将,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副国级。
另外,叶帅还有个侄子名叫叶选基,妻子名叫吕彤岩,是吕正操的女儿。而吕正操,是开国上将,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也是副国级干部。
在第三代中,叶帅有个孙女叫叶静子,丈夫名叫王京阳,是王震的儿子。王震,开国上将,曾任国家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副国级。
综上所述,叶帅一家共出了一位正国级(叶剑英),五位副国级(叶选平、邹家华、余秋里、吕正操、王震),还有三位省部级(曾宪植、叶选宁、吴玉章),这样的家族,恐怕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叶帅一生长袖善舞,明于决断,在数次决定历史的大关节,都表现得英明果断,他的后代自然也继承了他的这种能力,能形成这样了不起的家族,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最显赫的家族:叶剑英家族
叶剑英家族是当今中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由于老子有本事,子女们都跟着沾光,出了很多名人,而且通过联姻,与其他名人家族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我就八卦一下这个大家族的情况。所谓八卦,是由人文始祖伏羲(又名太昊)发明的,指一套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有八种形式,分别称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叶剑英祖辈都是普通人家,没出过什么大人物,叶氏家族是从叶剑英开始发迹的,八卦从他这一辈儿开始。因为叶剑英情况人尽皆知,不再赘述,只介绍他的6位妻子及其子女,加上他的养女戴晴,再加上他弟弟叶道英,正好八家,符合八卦原理,我们就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的顺序一家一家八卦。 (乾) 叶剑英第一个妻子是父母包办的,无名无姓无子女,没什么可八卦的。 (坤) 叶剑英第二个妻子叫冯华,是一位医务工作者,1924年与叶剑英结婚,先后生下儿子叶选平、女儿叶楚梅,后来销声匿迹,下落不明。 叶选平是叶家长子,也是叶家级别最高的,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算是副国级了。选平从延安时代开始就一直是搞技术的,长期在企业工作,直到文革后期才开始从政。八十年代调回广东,先后担任广州市长、广东省长。虽然从未当过书记,但却是广东的实权派,比书记说话还管用,这是因为他背后有庞大的叶氏家族。后来他从广东省长位置退下来,直接升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尤其是他密友李瑞环当上全国政协主席后,更是提拔他为全国政协第一副主席,排在几个前政治局委员前面,这是很罕见的,由此可见他的影响力。叶选平夫人叫吴小兰,曾任深圳市副市长。她外公叫吴玉章,是国民党元老,曾担任孙中山秘书,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创办人之一。后加入中共,南昌起义时任革命委员会秘书长,后来是延安五老之一,解放后一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直到去世。叶选平儿子叫叶新福,是香港万信证券总裁,广州南湖高尔夫俱乐部董事长。叶新福儿子叫叶仲豪,是个八零后,曾任共青团云浮市委书记,现任云浮高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叶楚梅是叶家长女,她级别并不高,只是副局级干部,但她丈夫邹家华则相当厉害。邹家华当过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算是算是叶氏大家族里级别最高的。邹家华的出身也非等闲家庭。他父亲邹韬奋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人士、出版家、作家、三十年代轰动一时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母亲沈粹缜是宋庆龄高级助手,曾任中国福利会秘书长。弟弟邹竞蒙(原名邹家骝)曾任中央候补委员,中央气象局长,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主席。兄弟俩同为中央委员是并不多见的。不幸的是,邹竞蒙70岁时在北京街头遭遇了歹徒抢劫并被歹徒杀害。 (坎) 叶剑英第三个妻子叫曾宪植,这个女子在叶剑英家族是最特别的。首先,她长得非常漂亮,年轻时被人誉为美若天仙,据说在中共领袖夫人中漂亮程度排第一。其次,她出身名门。她的高祖叫曾国荃,是曾国藩九弟,当过清廷一品大员,曾率兵攻下太平天国京城天京,她的家族中名人辈出。第三,她和叶剑英的婚姻关系是几任妻子中维持最久的,断断续续达十几年。第四,叶的其他几位妻子后来都籍籍无名,只有她一直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曾宪植经历非常传奇:身为大家闺秀,从小就追求进步,参加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女兵——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兵队学员,还参加过广州起义。她曾两次被捕,其中一次是在日本留学时,日本人得知这个女人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后人,竟对她网开一面予以释放。三十年代叶剑英从上海到中央苏区,组织上原定让她和叶同行,但因为长得太漂亮,怕化妆后引人注目不安全而未能成行。她后来当过邓颖超、宋庆龄的秘书,开国大典时是她扶着宋庆龄和毛主席朱总司令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建国后她曾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全国政协常委,属于省部级高干。但曾宪植个人生活并不美满。她18岁与叶剑英结婚,结婚时她并不知道叶剑英第一个妻子冯华此时正在怀孕,怀的是女儿叶楚梅。抗战爆发后她和叶剑英经过几年分离再次重逢,还为叶剑英生了一个儿子叶选宁,但她不知道叶剑英不久前刚刚与她的武汉分校学兵队同学危拱之结婚。因为工作原因,两人再次分离,几年后再见时叶剑英已经又娶了一位新妻子吴博并育有一女了,这时两人关系才算彻底结束。曾宪植后来没有再结婚,解放后一个人在全国妇联机关大院一间小屋里孤独生活了几十年。小屋大概有20平米,陈设很简单,一张屏风隔在两张单人木板床之间,里面那张曾宪植睡,外面那张留给儿子。还有一张吃饭会客的小矮桌,旁边摆着四只小板凳,还有一个小蜂窝煤炉,用于取暖烧饭。一个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一个参加革命多年的省部级高干,过着如此简陋清贫的生活,也不知当年狠心抛弃她的叶花帅看到这一幕会有什么感受。 曾宪植只有一个儿子,就是叶选宁。这个儿子可不得了。他早年经历坎坷,一出生就离开父母被送到外婆家,解放后才回北京。文革时曾被捕入狱,后来下放江西,在一次事故中右臂被切断成为残疾人。文革后期叶剑英主持军委工作,叶选宁才苦尽甘来,很快调回北京并升任国务院侨办副司长。文革结束后又到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处当了几年秘书。1984年担任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这是个副部级职务。也就在这一年,他正式参军,担任总政联络部副部长。同时还兼任凯利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这个凯利公司是和保利公司齐名的军方专做军火生意的大公司,后者由总参管理。1988年,参军仅4年的叶选宁被授予少将军衔。高干子弟中年参军并当将军的现象当时不少,比如刘源、贺鹏飞等。1990年叶选宁升任总政联络部长。总政联络部是与国家安全部、总参情报部并列的中共三大情报机关。为了保密起见,他起个化名叫岳枫,报纸公布的全国政协委员名单上就是用这个化名。大概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叶选宁很低调,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但他的实际地位极高,是京城太子党的真正领袖。陈云女儿陈伟力说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领袖”。邓朴方更是谦虚地表示:“我与选宁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可见,“众多太子党只服叶选宁”的说法并不夸张。 叶选宁妻子叫钱宁戈,现在是澳门户口,是澳门葡京赌场投资人之一。她父亲钱益民是一位江西籍老红军,一直从事保卫工作,建国前曾任四野政治部保卫部长。文革前在湖北担任一些厅级职务,文革后重回军队,一下子提升为副大军区级的国务院国防工办副主任,是否拜亲家公所赐不得而知。钱宁戈的姐姐叫钱信莎,文革初期是一个著名造反派头头,和陶斯亮等高干子弟在同一个组织,曾差一点把邱会作打死。钱宁戈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叶弘搞证券,没什么名气。女儿叶静子则大大有名。她很小在美国读书,长大后定居香港,从事时装设计工作,是一家文化公司总经理。曾与梁锦松(伏明霞老公)传出过绯闻。还得到金庸赏识,推荐她出演《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因为金庸认为叶静子和他想象中的黄蓉一模一样。叶静子的丈夫叫王京阳,王京阳的父亲叫王兵,王兵的父亲叫王震,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亘) 李刚是叶剑英最后一位有名有份的妻子,两人于1948年结婚,当时叶剑英是华北军大校长,李刚是军大学员,年仅22岁,这也算是一场师生恋吧。结婚后,老夫少妻,十分恩爱,李刚还为叶剑英生了个儿子叶选廉。可惜,这段婚姻又如同前几段一样,只维持了短短数年,1955年,叶剑英和李刚因感情不和而离婚。但令人瞠目的是,1961年李刚又为叶剑英生了一个女儿叶文珊!这太匪夷所思了。所以,两人是否真的感情不和只有天晓得了。 李刚是湖南涟源人,据说也是大家闺秀。她有个哥哥叫李普,是三八式干部,曾经以新华社记者身份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李普最著名的文章是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写的开国大典新闻报道,后被收入小学课本,影响过几代人。1955年李普在内部肃反时因受亲属牵连而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正好李刚也是这一年离婚,其中是否有关联就不得而知了。粉碎四人帮后,李普升为新华社副社长。晚年是炎黄春秋的核心人物之一。李刚还有个姐姐叫李蓬茵,嫁给了廖盖隆,廖盖隆是党史专家,曾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叶选廉生于1952年,现任保利集团下属的凯利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也算是接了哥哥叶选宁的班吧。同时还兼任深圳国叶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个国叶公司名义上是国有企业,实际上一直由叶氏家族操控。 叶选廉结过两次婚,第一位夫人叫苏丹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挺有名,当时是总政文工团报幕员,那时还没有主持人一说,她的地位大致类似现在的董卿周涛,此外她还演过电影。后来跟叶选廉移居香港,先是学画画,后改行经商,曾任某公司董事长。2012年去世。第二位夫人叫赵欣瑜,前些年因“章子怡泼墨门”才广为人知。其实她在上层圈子里早就名气很大,号称“京城第一名媛”,掌管着京城最高级俱乐部,交往的都是影视时尚界的明星大腕。赵欣瑜原是哈尔滨歌剧院歌唱演员,八十年代和那英一起到北京北漂。刚去时比较落魄,只能和那英一起到酒吧唱歌,唱一场5块钱。1988年获得CCTV青歌赛二等奖后开始崭露头角,还上了春晚。后来认识了叶选廉,成为叶的小三,还生了一个儿子,地位这才大大改变。她很喜欢炫耀自己的奢侈品,是个很张扬的女人。苏丹丹去世不久,她就在微博上宣布叶选廉是她老公,但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她又发微博宣布和叶选廉离婚,原因是另一位女明星成了新小三。 叶选廉有两女一子,分别是苏丹丹生的叶明子、叶晴晴,赵欣瑜生的叶德中。叶明子是一个时装设计师,老公是美国银行家。叶明子结婚时包下了整个北京太庙,也就是天安门旁边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极尽奢华铺张之能事。叶晴晴是一个香港歌手,正在参加第三季中国好声音,已经进入了杨坤战队。 叶文珊又名叶小英,是叶帅最小的女儿,她出生时大哥叶选平都37岁了,兄妹俩完全是两代人。她曾担任香港亚太奔德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南华侨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网上有一份太子党名单,说她丈夫叫余方方,是原中央政治局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的儿子,但余秋里5个子女里没有叫余方方的,只有一个叫余元元的。她夫君是原中信公司董事长、保利集团董事长王军,即王震的二儿子,比那个所谓的余方方要牛得多。 (巽) 戴晴又名傅小庆,是叶剑英的养女。她父亲叫傅大庆,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1921年就与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等人到苏联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回国,在广州任国民党的苏联总顾问鲍罗廷和军事顾问加伦将军的翻译,并与他们一起参加了北伐,叶剑英就是此时与傅大庆认识的。国共分裂后,傅大庆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失败后后被广东省委派往东南亚,领导当地的中共党委和支部。傅大庆一直有共产国际的背景,曾受共产国际指派创建马来亚共产党并担任马共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长。后来,他因叛徒出卖被英国殖民当局逮捕并引渡回中国,关在上海南京的监狱里,与他同时被捕并引渡到中国的还有他的好友、当年一同给鲍罗廷当翻译的越共领袖胡志明。抗战爆发后,傅大庆被宋庆龄营救出狱。之后在武汉十八集团军办事处和中共南方局军事组工作,是叶剑英的助手。1941年,经叶剑英介绍,傅大庆与苏联驻华大使馆武官处的杨洁(冯大璋)结婚,周恩来主婚。婚后,他俩受命带着女儿一起到北平建立秘密电台为共产国际提供情报,1944年被日本宪兵逮捕,杨洁被父亲营救出狱,傅大庆则被杀害,尸骨无存。后来,杨洁再婚,叶剑英就收养了戴晴。 戴晴文革前毕业于哈军工导弹专业,分配到七机部即后来的航天部当技术员,后调到公安部、总参一局工作,再后来调到光明日报社当记者。七十年代末开始写小说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她一直是个持不同政见者,属于激进右翼分子。1989年六四期间,她非常活跃,大力支持民运分子,六四后被逮捕并关进秦城监狱,10个月后释放,但仍被监视居住,不许她公开写作和演讲,直到2005年才被解禁。解禁后的第一次公开发表言论是抨击三峡工程,认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一场大劫难。现在戴晴的身份是自由撰稿作家,独立评论人士,环保活动家。 (兑) 叶剑英有个弟弟叫叶道英,比叶剑英小9岁,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很听哥哥的话。叶剑英参加革命,成年在外,无法尽孝,就让道英在家照顾老母。后来道英在国民党地方政府做过一些小官,还做过生意。解放后,在哥哥照顾下,先后在广州、国家侨委、国务院当参事,基本上赋闲,算是国家养着。叶剑英当了委员长后,又提拔弟弟当了全国政协常委,等于享受了部级待遇。 叶道英的儿子叫叶选基,1940年生人,他虽然是叶剑英的侄子,却长期和叶剑英生活在一起,直到叶去世,两人可谓情同父子。叶选基现在担任香港国叶集团董事局主席,这个国叶集团是叶氏家族在香港注册的旗舰公司。此外,他还当过中信香港集团总经理,正天科技集团控股公司董事长。叶选基妻子叫吕彤岩,是开国上将、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的女儿。也就是说,叶剑英和吕正操算是侄女亲家的关系。吕彤岩和邓榕关系极好,邓榕和贺平的婚姻就是她牵线促成的。据说叶选基和吕彤岩现在已经离婚。 当年张海蛇吞象收购健力宝集团,很快又锒铛入狱,这件事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据说张海的幕后老板就是叶选基。否则单凭张海是没有实力吞并健力宝的,张的真实身份只是叶的打工仔。后来张海锒铛入狱,据说也是叶选基操作的,因为叶对张海的大规模资本运作和盲目扩张规模不满,就派人检举揭发张海,使他黯然下台。
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
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出自南怀瑾《论语别裁》的这句话,是一副名联,也是很好的格言。吕端是宋朝一个名宰相,看起来他是笨笨的,其实并不笨,这是他的修养,在处理大事的时候,遇到重要关键,他是决不马虎的。
毛泽东曾将这句名言赠与一名元帅。赞扬他站在重大历史关口,总能明断是非、果敢抉择。
他,就是叶剑英。
今天,4月28日,叶剑英同志诞辰120周年。
毛泽东在1967年一次谈话中摸着自己的脑袋风趣地说:“叶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了。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他在党和国家面临“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危险和“两个凡是”方针造成的危机时刻显示出的大智大勇,再次验证了毛泽东对他的评价。对于他为反对“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做出的巨大贡献,历史将永远铭记。
视频:叶剑英元帅诞辰120周年之际,致敬共和国元帅(梅州日报)
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缅怀叶剑英为共产主义事业执着奋斗的光辉一生!
1897年,叶剑英出生于广东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一个小商家庭。
基于当时中华民族惨遭压迫,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社会现状,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追求真理、救国救民。
读军校、闹革命、办黄埔、东征北伐……斗争实践中的深刻感触,让他在白色恐怖下选择加入共产党。
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经周恩来同意,他并没有立即公开中共党员的身份,而是冒险继续留在国民革命军中工作,从而有效配合了南昌起义。
广州起义,他是领导人之一。根据党的指示,他秘密准备第四军军官教导团和警卫团两支革命武装,使之成为广州起义的主要力量。12月11日凌晨起义爆发,叶剑英同志任副总指挥,与张太雷、叶挺等同志一起率领起义武装浴血奋战,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
这两次起义和秋收起义一起,成为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他参与中央苏区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作战指挥,为红军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长征途中,野心家张国焘依仗人多枪多,搞分裂主义,并企图危害党中央。当时担任右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及时发现了张国焘的罪恶阴谋。他立即带着张国焘发出的“密电”,冒着极大危险,跑到党中央驻地报告了毛泽东,使党中央能够率领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迅速脱离险境。
中央红军能够胜利到达陕北,开辟革命的新局面,这与叶剑英的卓越贡献是分不开的。
对此,毛泽东同志一直念念不忘,赞扬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有一次,他摸着自己的脑袋,风趣地对人说:“叶剑英同志在关键的时候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了。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
周恩来也称赞说:“没有叶剑英同志立这个功,那个局势就很坏了。……古人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嘛!”
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先后担任重要职务,胜利完成剿匪、肃特、土改、建立人民政权和恢复发展生产等各项任务。
1954年起,任中央军委委员、常委、副主席等职,长期主管全军军事训练、院校教育和军事科学研究等工作。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几次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他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呕心沥血、勤勉工作,为巩固新中国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倾注大量心血。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文化大革命”中,叶剑英同志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他以高度的党性原则和非凡的智慧胆略,为稳定军队、保护老干部,在职权范围内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1967年1月,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关于稳定军队的发言。2月,他和谭震林、陈毅等几位老一辈革命家一道,奋不顾身、直言抗争,强烈谴责康生、陈伯达等乱党乱军的罪恶活动,被诬为“二月逆流”。
之后,叶剑英同志遭受打击迫害,实际上被解除了在党中央和军队的领导职务。
1971年林彪事件后,叶剑英同志重新以中央军委副主席身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1973年8月,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
1974年1月,他同邓小平等同志一起指挥西沙自卫反击作战,收复“三岛”。
1975年,他和邓小平同志一起主持召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军委扩大会议,随后主持对全军20多个大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调整配备,为稳定军队和全国形势创造了重要条件。
1971年7月,叶剑英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主持接待秘密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
1972年参加接待先后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
1973年,又协助周恩来接待第二次来访的基辛格。
他为建立中美、中日外交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叶剑英高瞻远瞩,排除阻力,力主请邓小平、陈云等久经考验的老一辈革命家立即出来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主张尽快平反一切冤假错案。
1977年3月,叶剑英再次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1977年10月,叶剑英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强调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一定要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定要提倡融会贯通,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有的放矢”。
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后,叶剑英同志坚决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为全党同志冲破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
1979年1月,叶剑英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并提出在海峡两岸“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和“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的方针。
1981年9月,他发表谈话,进一步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九条方针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此后,这一构想日臻完善,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叶剑英同志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叶剑英同志以身作则地推动党和国家领导干部的新老交替与合作。由于年龄和健康的原因,1985年,他辞去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职务。
1986年10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回顾叶剑英为共产主义事业执着奋斗的光辉一生,他有着众多标签: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
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殚精竭虑、不懈奋斗,建立了丰功伟绩。
今日之盛世,离不开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今年是叶剑英同志诞辰120周年。
致敬,缅怀!
《论语别裁》——吕端大事不糊涂
可爱的小学生
以上讲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便是孔门做学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的记录。说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读死书。假使一个人文章写得好,只能说他文学好;这个人知识渊博,只能说他“见闻广博”,不一定能说他有学问。一个人即使没有读过书,可是他作人做事完全对了,就是有学问。何以见得呢?下面就是一个证明了,跟着讲学问的道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话在文字上解释当然容易,但我们深入研究一下。所谓弟子,古代称学生为“弟子”,中国古代老师对于学生,看成自己的儿子一样。讲到这里,我们有点感慨了,中国的文化,师生之间有如父子,过去有“一日从师,终身若父”的情形,而老师对于学生,也负了一辈子的责任。我们亲眼看到的,几十年前,还保留了这个风气,一个学生纵然中了状元,官作得很大了。回到家乡,看见老师,而老师既没有功名,也没有地位,学生对他一样的要跪拜,和当年从师一样。学生对老师是如此,老师对学生,也是负了一辈子责任。
举个特殊的例子来说,我们很明显的看到明朝的方孝孺,后来永乐帝要杀他的时候,他为了要作忠臣,不怕死,他说充其量灭我的九族,而永乐偏偏要杀他的十族,加上的一族就是他老师的家族,认为老师没有教好。
从这件事情,我们可看出过去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师道精神”。谈到过去的道,在人文世界的道中,就有这三道:一个是“君道”,讲究如何领导,如何当家长,如何当国家的领袖,乃至如何当一个班长,这都是“君道”。其次是“臣道”,就是说我们怎样做一个忠实的部下,怎样帮助人完成一件事。再其次“师道”。中国过去文化中,这三道是合一的,所谓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换句话说,那时的教育、行政、司法和教化(教育与教化,应该有其不同的意义,我们将来再讨论。)集于一身。那么师道的精神就形成了中国人尊师重道的观念,所以老师称学生为弟子,弟等于兄弟,有朋友之间的友情,又等于自己的孩子,所以学生称弟子,再传称门人,这个观念和习惯是这样来的。
到了我们现在,值得研究了,我们须注意将来如何建立,如何复兴固有的尊师重道精神。现在的尊师重道,只是一句口号而已,真正尊师重道的人是小学生,我想诸位都有这个经验,我们的孩子如果在小学念书,回来就开口老师怎么说的,闭口老师怎么说的。几年前,教师节的时候,孩子回家要敬师金,说给他五十元,孩子一定说不行,这是敬老师的要一百元。这种事到了中学就淡了;到了高中以上根本没有这个观念了;到了大学,学生看老师是不相干的陌路人。相对的,老师对学生也是如此,挟了一个皮包上来,拿一本书讲解一番,便有钟点费,彼此都是商业行为,教完了以后,懂不懂是你的事,挟个皮包走了。学生与老师在路上见面,万一点个头,在我觉得,已经是很稀奇了。一般都彼此不认识,就这么迎面过去,堂而皇之的,学识愈高,愈没有尊师重道的精神。这是今日中国文化一个极大的讽刺。
至于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道义关系、感情关系,除非这位老师很有地位。据我所经验的,每个学生要拿学位,作论文的时候,便随时来找:“老师怎么办?”很亲切。我还碰到过这样的事实,有个要拿学位的学生天天来,来了非常恭敬,甚至觉得他恭敬得过分,我家里的孩子们说:“这个学生好,真有礼貌。”但是,你得注意,这是“币重言甘”哪!他也的确送礼来,还送得蛮讲究,我说你送礼送得这么重,虽然有研究费领,可是一个月的研究费也不够买这些东西,何苦呢?他说:“对老师应该恭敬。”我晓得这不是诚意的话,因为他的言语太恭敬,太甜了。“巧言令色”、“币重言甘”是靠不住的。结果毕了业以后连影子都看不见了。这就是现在中国文化的怪现象,是文化道德的普遍事实。国民道德的修养从教育界开始,是应该彻底研究的,所以我在这里要讲到师生的道理。
吕端大事不糊涂
现在,孔子告诉我们说,这个学生“入则孝”,在家里是个孝子。(怎么才叫孝,下面有很多地方研究孝道,在此暂且不谈。)“出则弟”,出门在外面与兄弟分开了,怎么弟呢?就是在外面,对朋友、对社会、对一般人能够友爱,扩而充之爱国家、爱天下都是这弟字的意义。“谨而信”,作人非常谨慎,但是谈到这“谨”字要注意,不要变成小器。谨慎与拘谨是两回事,有些人作人很拘谨,过分了就是小器。“谨慎”在历史上有个榜样,就是我们中国人最崇拜人物之一的诸葛亮。所谓“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一副名联,也是很好的格言。吕端是宋朝一个名宰相,看起来他是笨笨的,其实并不笨,这是他的修养,在处理大事的时候,遇到重要的关键,他是绝不马虎的。那诸葛亮则一生的事功在于谨慎,要找谨慎的最好榜样,我们可多研究诸葛亮,这里暂且不提。
总之,所谓谨慎不可流于小器,这点修养要注意,这个人能谨慎处世而信——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一切都言而有信。同时又“泛爱众”,有伟大的胸襟,能够爱人,尤其在此时此地来讲,对同志的友爱,扩而充之,对其他人的友爱。理论上讲起来很容易,而广泛的爱人,那就是“君道”“师道”的综合,爱天下人就如爱自己一样,理论容易,要修养到如此真难。孔子说,假使一个人对这些都做到了,“而亲仁”,再亲近有学问道德的人做朋友,“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做到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然后再“学文”,爱作文学家也可以,爱作科学家也可以,爱作艺术家也可以,爱作别的都可以,那是你的志向所在,兴趣问题,可以量力而行,各听自由。
饮食男女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几句话,是接着证明了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是作人做事。子夏比孔子少四十四岁,他的名字叫卜商。孔子死后,在战国开始的初期,他讲学河西,在战国时期一般对时代有影响的大学者,蒙受他的影响很大。所以这也是我们大家要注意的。领导历史、领导国家社会的,到底还是学问思想。
现在引用子夏的话,证明学问是什么。我们看原文“贤贤易色”,两个贤字,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因为中国文字有时候是假借的。第二个贤字是名词,指贤人——学问修养好的人。“易色”,古人如宋儒他们,是怎么解释的呢?他们对“色”字解作“女色”、“女人”、“男女之色”了。(孔子被人叫打倒,就是这样受冤的。)“贤贤易色”就是看到贤人——有学问道德的人,马上跟他学了。“易色”,女色都不要了,太太都不要了,在恋爱中的,把女朋友都丢掉了。如是女方,男朋友也不要了。如果真如宋儒的说法,我认为孔夫子不是圣人了。因为圣人,是不会违反人情的。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形而下的,不讲形而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性的问题,一个生活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有时候看到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说“食色性也”是孔子说的,错了,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是与孟子同时的告子说的。以后引用文章,不要将错就错,一错再错。
这个性的问题,究竟先天的性或后天的性呢?以后再讨论。但宋儒解释“贤贤易色”,为了作学问,都可以把自己的妻女或丈夫丢开,这是不通的。
这个“色”字,很简单,就是态度、形色,下面还有证明,所谓“态色”就是态度。“贤贤易色”意思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这是很明白,很平实的,是人的普通心理,不管一个如何坏的人,看到一个好人,总会不自觉地对这好人比较友善,这是人之常情。
“事父母能竭其力”是讲孝道。这句话有一个问题产生了,子夏为什么提到“竭其力”呢?重点在这个“竭”字。
过去一般人讲到对父母的孝顺,是“非孝不可”。其实孝道也要量力而为,孝要竭其力,不要过分了。前一两年,有个年轻人基于天生的(不是教育的)孝心,为了孝养父母,去做了小偷,犯了法,对于这样行孝的人,在心理道德上,我们觉得这个人“非其罪”也,因为他为了孝顺,为了医母亲的病,结果偷了钱,犯了法,这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在学问修养上看,对他的批评是“这个人没有受良好的教养”。在道理上来讲,这个青年是好心,但是好心要学识来培植它,使他知道要“竭其力”而不要做过分的事。中国古人有两句话综合起来的一副对联说:“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其“原心不原迹”就只看他的心孝不孝。比如一个人很穷,想买一罐奶粉给父母吃,但实在没有钱,买不起,因此心里很痛苦,只有希望慢慢积蓄点钱再去买。只要有这个心,只要他这份情感是真的,我们就不能说他不孝。“原迹贫家无孝子”,如果一定要在事实上有表现,那穷人家里就没得孝子了。这个道理非常清楚,我们用这个道理来解释,就是说明“事父母能竭其力”是尽自己的心力做到了就是孝。
“事君能致其身”这个“君”字,成为过去打倒孔家店,乃至在诬蔑孔子,毁灭中国文化那些人的口实。他们认为这是专制思想,是捧帝王、捧独裁的古老教条。事实上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先要了解中国文化的“君”字是什么意思。从文字的字形上看,“君”字古写,头上“尹”字,“尹”字的古写是“丮”。我们的文字,是由图案演变而来的,手里拿一根拐杖,下面一个口,代表一个人,这个人年龄大了,学问道德很高,拿根拐杖,也等于指挥杖,所以凡是拿拐杖的,指挥杖的,都是君。后来才转借变成皇帝的专用,其实中国文化中的“君”也不是皇帝的专用词,比如我们过去写封信给平辈,不好称他先生,也不好意思称他老弟;乃至一位老师写给学生,这位老师谦虚一点就称学生“某某君”,如果说君是代表皇帝,就是“某某皇帝”了,通吗?没有这回事。日本人学我们中国文化,写信通常都是以君为尊称词。
这句“事君能致其身”的意思是:不论朋友或同事,他跟你感情好,他了解你、认识你,认为非你帮忙不可,而你答应了,那他就是君,你既已答应帮忙朋友完成一件事,要抬轿子就规规矩矩一定尽心,答应了就言而有信。“能致其身”,竭尽自己身、心的力量。就好比结婚一样,要做到从一而终。否则当初不要答应,既然答应了,讲作人的道理,就要有信。至于替人家做事的道理就是忠,也就是尽自己的力。不可以表面上愿意帮忙,做出部下很恭敬的样子,背地里却一切不同意,反而捣乱扯腿。即使在外面做主管,也常会碰到这些事。这就是作人的“臣道”不够,简单说就是不诚恳。
所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白话解释就是看到好的人能肃然起敬,在家能竭心尽力地爱家庭,爱父母。在社会上做事,对人、对国家,放弃自我的私心,所谓许身为国。还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再三提到,在感情上说,每个人都认为做到了对朋友言而有信。据我自己的反省,虽然很想彻底做到,事实上却很困难。有时候对朋友答应了的事做不到,心里非常难过,为了自己道德的要求,想尽办法去做,所以仔细研究起来,“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实在很不容易。所以子夏说,能够做到这样,“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尽管这个人没有读过一天书,我一定说这人真有学问,这不是说明“学而时习之”并不是说一定读死书吗?
因此,我们不要跟着宋儒一段一段地去解释,整篇连贯读下来,自己就搞清楚了。